活動摘要:
本次工作坊邀請應外系陳正婷副教授分享了「OMO課程執行經驗」,聚焦於課程設計、執行策略與學習成效的探討。OMO(Online Merge Offline)課程結合實體與線上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創意思考、有效溝通及互動能力等核心素養。課程設計需要安排三週或以上的週數,採用同步和非同步教學模式,涵蓋課前準備、線上討論及實作評估。實施過程中透過前後測分析學生能力進步,並藉由競賽激發學習動機。線上資源如i-learning與Teams平台成為教學關鍵,提升了互動性和靈活性。此外,學生回饋強調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優勢,但同時也面臨技術適應挑戰。OMO課程成功的關鍵包括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習引導者,以及跨學科合作與自主學習的推廣,為未來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示範。
活動成效
OMO(Online Merge Offline)課程結合實體與線上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創意思考、有效溝通及互動能力等核心素養,採用同步和非同步教學模式,涵蓋課前準備、線上討論及實作評估。
12月2日數位教育發展處舉辦「密涅瓦暨OMO教師工作坊」邀請應用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陳正婷分享「OMO課程執行經驗」,並聚焦於課程設計、執行策略與學習成效的探討。
透過陳正婷分享課程執行經驗,不僅體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顯著提升,並呈現課程設計和技術應用的深度結合。此課程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結合線上與實體教學方式,設計靈活且互動性強的學習活動。從課前自學材料到線上討論及小組報告,各環節緊密銜接,提升學生參與度,促進學習效果。
線上資源的教學成效是本次課程的一大亮點,i-learning與Teams平台為教學互動提供穩定基礎,One Drive作為雲端資源更強化資料共享的便捷性。然而,技術適應性和操作上的挑戰仍是部分學生面臨的困難,顯示在未來需要更多技術與培訓來克服。
學生回饋表示,多樣化學習模式能根據自身需求靈活學習,尤其非同步課程受到高度讚賞,提供時間與空間的自由度。同步討論則增加課堂互動和學習深度,面對面的交流仍是學生偏愛的部分。課程中融入競賽元素對學習動機有明顯提升,競賽不僅為學生活動增添趣味性,亦有助於評估學生的實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OMO課程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型為學習引導者,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此次的工作坊講座分享,「OMO課程」的實踐展示跨學科合作、自主學習以及學習社群的重要性,提供多元化與靈活性的新方向。未來將進一步強化技術支援、完善評估機制,並持續鼓勵更多教師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