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摘要:
為促進本校師生與世界頂尖學者的交流,進而了解未來科技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提升師生研發能量及學術成果,並增強本校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力。除了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之外,基因工程也被視為將深刻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三大關鍵技術之一。基因療法正逐漸成為解決眾多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中最具前景的方案之一,而基因資訊也已成為疾病診斷中極為關鍵的工具。
智慧製造研發中心特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Helen C. Kurtz 榮譽講座教授 李利博士,進行專題演講「基因療法與診斷:下一代醫療保健的機遇-微奈米尺度工程的前景」,敬邀師生踴躍參與!
為促進本校師生與世界頂尖學者的交流,進而了解未來科技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提升師生研發能量及學術成果,並增強本校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力。
除了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之外,基因工程也被視為將深刻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三大關鍵技術之一。
基因療法正逐漸成為解決眾多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中最具前景的方案之一,而基因資訊也已成為疾病診斷中極為關鍵的工具。
智慧製造研發中心特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Helen C. Kurtz 榮譽講座教授 李利博士,進行專題演講「基因療法與診斷:下一代醫療保健的機遇-微奈米尺度工程的前景」,敬邀師生踴躍參與!
講者簡介:
李利博士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榮譽教授(Helen C. Kurtz 榮譽講座教授),同時也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YCU)的玉山學者。他曾創立並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奈米尺度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生醫裝置可負擔奈米工程中心」(CANPBD)的主任。
李博士擁有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學位,並於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涵蓋高分子加工與奈米生物技術領域。迄今,他已發表超過460篇經同儕審查的期刊論文,總引用次數超過25,000次,h-index 達82,並擁有超過40項專利與專利申請,以及14篇書籍章節。
李博士是塑膠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與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的會士。他曾榮獲2008年美國化學研究委員會(Council of Chemical Research)Malcolm E. Pruitt 獎、2010年塑膠工程師學會國際獎,以及2016年高階成型技術學會(Society of Advanced Molding Technology)終身成就獎。2024年,他榮獲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傑出系友獎。
在基因療法領域中,講者將介紹一項嶄新的技術平台——奈米通道電穿孔技術(Nanochannel Electroporation, NEP),並探討其在再生醫學與癌症治療上的潛力,其應用範圍包括抗老化、罕見疾病以及如腦瘤與胰臟癌等高致死率癌症。
在以基因為基礎的疾病診斷方面,則將介紹「液態切片」這項微創檢測方法,其具有降低癌症與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死亡率的潛力,實際應用例子包括癌症的早期篩檢、預後監測、治療過程的追蹤,以及快速的新冠病毒檢測。
為了實現基因療法與診斷在次世代醫療上的完整潛力,先進的微米與奈米級工程技術至關重要,這也為工程領域帶來了無數創新機會。